国际8297 cim

国际8297 cim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

曾现来教授

发布时间:2021-10-22 阅读次数:

image.png

姓名:曾现来

职称:教授

研究领域:城市矿山资源管理与调控、固体废物循环利用、金属利用可持续性、循环经济

教育背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8297 cim,环境生态学士(1998.09-2002.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工程硕士(2002.09-2005.06);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2010.09-2014.06);

英国考文垂大学访问学者(2012.03-2012.05);

澳门大学访问研究(2012.07-2012.12);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2014.07-2016.07);

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莱特学者(2018.09-2019.06);

工作经历:

2005年7月-2006年4月,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2006年5月-2007年12月,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助教;

2008年1月-2010年8月,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讲师、校民盟主委;

2012年3月-2012年5月,英国考文垂大学Visiting staff;

2012年7月-2012年12月,澳门大学Visiting researcher;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联合国开发署(UNDP)技术顾问;

2016年8月至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

社会兼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分会委员(2009-2014)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区域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循环经济分会秘书长

联合国环境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首席技术顾问和联合国开发署技术顾问

Resource期刊编委(2016年至今)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Elsevier)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Elsevier), Waste Management (Elsevier), Wast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SAGE)等10多家期刊审稿人

主要荣誉:

1、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学术奖和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优秀博士论文支持计划(2013.07)

3、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3.10)

4、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14.07)

5、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优秀毕业生(2014.07)

6、入选美国富布莱特学者,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19年度影响力榜单

主要课题:

1、短程高效回收废锂离子电池中有色金属的技术及机理研究(20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6T90104),独立承担;

2、基于闭环供应链理论的典型能源金属的资源承载力评估(2015-20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15M571056),独立承担;

3、短程高效回收废锂离子电池中有色金属的技术及机理研究(2016),中联环SWME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SWMES 2015-01),独立承担;

4、基于闭环供应链分析的中国能源金属的资源承载力评估(2014-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13), 主要承担;

5、废旧电子电器资源化过程污染控制及资源化产品环境安全控制技术研究(2014-201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C03B04), 核心参与;

6、澳门机动车排放与电子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与示范(2010-2012),科技部863项目(2009AA06Z304),核心参与;

7、机械活化强化废显示器锥玻璃中铅浸出机制研究(2012-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7069), 参与;

8、生活和消费过程废弃物处理处置环境风险评估及管理(2011-2013),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参与;

9、基于分散式信息服务管理的全球回收和生态友好电子设备网络(2011-2014),欧盟第7框架人力资源项目FP7-PEOPLE-2010-IRSES (269122) , 参与;

10、中欧城市废物管理能力建设网络(2006-2007),欧盟第6框架Asia Pro Eco II项目, 核心参与;

11、城市固体废物堆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2007-2009),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基金, 独立承担;

12、有害废物处理及利用技术(2012-2013),东江环保有限公司, 主要承担;

13、有价材料循环利用技术(2011-2012),东江环保有限公司, 主要承担;

14、电子固体废物中贵重金属回收技术研究(2008-2010),富士康企业合作项目, 独立承担。

主要论文:

1、X. L. Zeng; J. A. Mathews; J. Li. Urban Mining of E-Waste is Becoming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Virgin Min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52(8), 4835-4841. DOI: 10.1021/acs.est.7b04909.

2、D. Jiang; W.-Q. Chen; X. L. Zeng; L. Tang. Dynamic Stocks and Flows Analysis of Bisphenol A (BPA) in China: 2000-2014.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52, (6), 3706-3715. DOI: 10.1021/acs.est.7b05709.

3、曾现来, 李金惠. 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及调控:特征、可持续性和开发机理.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8, 48, (3), 288-298.

4、C. R. Yang, Q. Y. Tan, X. L. Zeng, Y. P. Zhang, Z. S. Wang, J. H. Li. Measur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in i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35, 1351-1359. DOI: 10.1016/j.scitotenv.2018.04.073.

5、A. K. Awasthi; F. Cucchiella; I. D'Adamo; J. Li; P. Rosa; S. Terzi; G. Wei; X. L. Zeng*, Modelling the correlations of e-waste quantity with economic increas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13-614, 46-53. DOI: 10.1016/j.scitotenv.2017.08.288 (SCI/EI, WOS:000414160500006)

6、曾现来, 闫晓宇, 张宇平, 缪友萍, 李金惠. 中国资源的进出口与产出率:演化、挑战及对策.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4): 552-562 (中文核心)

7、X. Y. Zeng, H. X. Zheng, R. Y. Gong, D. Eheliyagoda, X. L. Zeng*. Uncovering the evolution of substance flow analysis of nickel in China.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DOI: 10.1016/j.resconrec.2017.10.014. (SCI/EI)

8、X. L. Zeng, C. Yang, J. F. Chiang, and J. H. Li. Innovating e-waste management: From macroscopic to microscopic scal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575: 1-5. DOI: 10.1016/j.scitotenv.2016.09.078. (SCI/EI, WOS:000390373400001) (曾被ESI列为高被引用论文和热点论文)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大道569号国际8297 cim 邮箱:hutbzyhj@163.com 电话:0731-88688101

国际8297 ci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备案序号:湘ICP备19022342 湘教QS3-200505-000476

国际8297 cim(中国)实业有限公司